」 曾經有學生跟我討論:「有人說我太自我,覺得我很自私。
現在,請你讀一下這兩個句子: 「不能參加這個活動,真的很抱歉。將對方能利用的時間和需要的作業時間相比後,請對方說出「什麼時候前會完成」,訂出一個期限。
因為想著「想改變他們」時,大致上都是希望對方按照「自己的理想工作模式」做事,持續指導「要這樣子做喔、請那樣子做喔」時,對那個人而言,主要問題就變成「要應付你」。不僅在意自己在意的事,也會在意別人在意的事。「做出來在意別人的感覺?那不是就是演出來的嗎?」 是的。」 曾經有學生跟我討論:「有人說我太自我,覺得我很自私。不管是多小的工作,都希望對方能像職人般確實完成吧。
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《這樣說話讓你喜歡自己,也受人歡迎》,大田出版 作者:山﨑拓巳 譯者:林佳翰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,可享全站83折優惠(部分商品除外,如實體、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,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)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,《關鍵評論網》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。」 如果這件事,你根本不在意,這就牽涉到,你是否在意你和他之間的關係? 「我在意我和他之間的關係啊。」 我看著牠,望著牠極短的觸角,宛如羽毛,在猶如點綴著寶石的雙眼及天鵝絨般的頭上呈現弧形,的確很像一雙美麗的眉毛。
其中只有幾隻能安然蛻變成蛾,也就是挑選過的種蛾。當新美和他弟弟細心解釋這個產業的培育方法時,繚繞在我心頭的,卻是這個進化論的一課。退化的早期階段,顯現出來便是我們無法自理,接著我們會開始失去高階感官的能力,之後大腦會萎縮得如同針頭,人身僅剩垂軟皮囊,成了一只盲目的胃袋。我指的是那些許願者若是事事皆能心想事成,最終會有什麼後果。
蠶隨著時間漸趨成熟,更需要近乎全心的照料。新美的住處旁種了許多桑樹,許多民家都會養蠶,大多是由女性及孩童照料及餵食。
唯有從困頓和苦痛中,才能生出能感覺、思考的生命,唯有和宇宙業力永無止盡地對抗,才能生出這般結果,而且一直如此。他們告訴我有關不同品種的蠶,和無法被豢養的野生蠶的有趣知識――蠶是為了化蛾振翅,才吐出那亮麗的絲。蠶蛾有美麗的翅膀,但無法飛舞。同樣地,佛教也認為,在超人世界裡所受的苦痛,總會隨享樂而增加(從科學觀點來說,這種教誨有點小錯誤,因為我們知道,更高階的進化必然伴隨有更多的痛苦)。
我們的禱念不就是期望你我的欲望能得到類似的關注嗎?世人聲稱「神聖之愛的必要」,不就等於不由自主地坦言,你我希望能像那些蠶兒一樣,藉由神助,安然地過日子嗎? 但上蒼若是眞的滿足我們的心願,我們現在就能提出新的證明,證明偉大的進化法則遠勝於眾神――也就是所謂的「退化」。世人最大的夢想,就是希望無須付出痛苦代價即可得到生活所需。(我並未顧及大多數的蠶兒注定要受苦、且再度死去的事實。而這些蠶兒的狀況,正是我們想像中的樂土的小小體現。
牠們會被移至蓋住的箱中,以便吐絲成蛹。牠們要的雖然簡單,卻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――食物、居所、溫暖、安全及撫慰。
這種想像在本質上幾乎等同於一種最古老教理的精緻變體,常見於宗教中所有的高等形式。法朗士認為,如果他是造物主,他會把人的年少時期放在生命末了,而非開端,並且讓人類經歷三階段成長,有點類似蛾的變態模式。
看見數百條毛毛蟲在托盤中一起進食的景象,同時聽見牠們吃著桑葉時發出的輕微聲響,感覺相當奇妙。畢竟我們的視網膜不是有其視覺限制,看不見可見光譜以上及以下的顏色嗎? 但受到如此完美賜福的人類,會怎麼演化呢?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,這個問題相當有趣。渴求能在永恆的安詳中得到永續的極樂,或許只是死神及惡神的詭計。「好吧,隨便你怎麼說,」新美答道,「詩人是這麼稱呼沒錯……等等,我給你看樣東西。)也許牠們的感官非常遲鈍,肯定不擅長向天禱告。這些信仰認為,人在壽終之際能否破蛹展翅,端視我們此生在世的為人。
我們的眼界只進化了一半。不論何種感官一旦不識痛覺,只要機能不再忍受痛覺刺激,它就不復存在。
西方信仰特別教導世人,人在生時正如貪婪又無助的幼蟲階段,而死亡則宛如化做蠶蛹,人應當飛向那道永恆的光亮。「蠶蛾的眉毛相當美麗。
那些蠶擁有牠們所有的所需,甚至更多。這就是我們慵懶地渴求那神聖之愛的後果。
但如果牠們能祈求些什麼,肯定不會再多過從那位餵蠶小哥得來的餵食照料。就讓痛苦到此為止,而且生命必須回歸虛無,首先要進入原生質的不定形狀態,而後化為塵土。文:小泉八雲(Lafcadio Hearn) 〈蠶〉 一 我被日文的「蛾眉」一詞搞糊塗了,這詞是從中文俗諺「皓齒蛾眉,命曰伐性之斧」而來,於是我問了養蠶的友人新美,這句話該如何解釋。因為我談的是樂土,而非消逝的靈魂。
我怕自己表現得不像是對這話題有興趣,因此我一邊聆聽,一邊沉思。我們無止盡的社會困頓主要便來自缺乏這些需求。
二 首先,我發現自己正思考著法朗士他那美好的幻想。它理性地宣告西方極樂不過是經過苦痛後發展出的較高境界,並且教導世人即使在極樂世界,只要不再精進,便會開始墮落。
而在《正法念處經》中,在「欲界」裡死亡的苦痛,甚至強烈到各層地獄之苦的總和不過是其十六分之一。蠶生活在以細木架高三尺左右的方型大托盤中。
小哥就是牠們的神――即便牠們只能用最模糊的感官察覺他的存在,但這已足以讓他成為牠們所需的神。蠶被豢養不過數千年,我可從牠們的歷史中找到明顯答案你討人喜歡嗎?如果你懂得立刻喜歡別人。他不斷地談到正向的表達方式,這也是這本書的精髓,除了每個例子都讓人印象深刻,可以實際應用之外,也讓人重新思考說話的力量。
書中提到許多簡單而實用的例子,如何拒絕?如何道歉?如何關懷?如何建議?如何提醒?……這所有的一切,都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當中不斷發生,是吧?一旦你願意做出來讓人喜歡的感覺,就能夠產出不同的說法,你的影響力就會變得更大。所以應該這麼說,我們不是在意他在意的那件事,而是在意他的感受。
第一句話,只是一種拒絕的語法,而第二句話,當中除了拒絕,還有感謝。「麻煩你近期完成」這種說法很模糊。
面對那些工作速度很慢的人,不是跟他們說「請做快一點」或「你不能再加快速度嗎?」,而是提醒他:「交期是○月○日吧?照這個速度的話完成得了嗎?」 即使真的來不及,對方也會深刻認知到事情的嚴重性,他就會變成能夠自己想像未來、自己發現問題所在而自主行動了。」「雖然沒辦法參加這個活動,不過很高興你邀請了我。